打擊整治網絡謠言 共建清朗網絡家園
為深入推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活動,,提升群眾對網絡謠言的辨識能力,營造“不造謠,、不傳謠,、不謠言”的良好社會氛圍,近日,,諸暨市浣東街道派出所走進諸暨好力德機械有限公司,,開展以“自覺拒絕網絡謠言,共建清朗網絡環(huán)境”為主題的“打擊網絡謠言”宣傳進企業(yè)活動,。
什么是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微博、國外網站,、網絡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件等)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傳聞,。
網絡謠言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二,、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后,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四,、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少數(shù)黨員干部紀律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
五、國外,國內一些媒體及群眾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
六、網絡推手,、網絡水軍制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
七,、商業(yè)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如何識別網絡謠言,?
一、信息來源不明:在判斷一條信息真實性時,,首先要看其來源,。正規(guī)渠道發(fā)布的信息相對可靠,而來源不明或可疑的信息,,要提高警惕,。
二、情緒煽動:謠言往往利用人們的情感,,如恐慌,、憤怒等,誘導傳播,。遇到過于情緒化的信息,,要理性分析。
三,、缺乏實證:謠言往往缺少確鑿證據(jù),,遇到沒有實證的信息,要謹慎對待,。
四,、邏輯不通:謠言往往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遇到不合常理的信息,,要仔細思考,。
造謠、傳謠需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網絡謠言如此囂張,,我們就拿它沒辦法了嗎?并不是,。社會規(guī)則讓生產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和發(fā)展,,而網絡是現(xiàn)實社會的延伸,理所應當受到規(guī)則的約束,違反網絡秩序規(guī)則也將受到相應的懲罰,。
一,、行政處罰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刑事處罰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以及兩高《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guī)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的規(guī)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定罪處罰。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第二款以及兩高《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利用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制造,、傳播謠言,,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或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以煽動分裂國家罪或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定罪處罰。
謠言止于智者
不盲從聽信網絡的只言片語,,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引人注目的內容不要隨意編輯、轉發(fā),,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要有求真務實的品質,通過官方等正規(guī)渠道了解信息,,堅決不做造謠者和傳謠者,。
增強自我保護
知識儲備越充足,辯證思維就越強,,謊言在知識面前自然不攻自破,。多讀書、讀好書,,掌握一定的社會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參與網絡建設
你傳播的任何一個謠言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謹言慎行,,拒絕成為“鍵盤俠”,堅決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每一個網民都有義務抵制虛假信息,,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虛假信息,,不冷眼旁觀,。